河北无极县的来历异常惨烈!春秋时期首次灭国事件股市配资开户,鲁国灭极国极为彻底!
春秋隐公二年,春秋史上首次灭国的事件发生,这次灭国极为彻底。极国国君逃亡到今天河北无极县,却仍未能幸免,再度遭到毁灭。鲁国对极国的灭绝,仿佛带有极深的仇恨,不仅是斩草除根,更是一场彻底的清算。对于以礼仪文明著称的鲁国来说,这样的行为极为罕见,不禁让人深思背后的缘由。
提到河北省无极县,许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无极门业。据说无极的门业制造业在全国名列前茅,几乎无可匹敌,尤其在业内享有盛誉。但对于一般外行人来说,无极县的名气并不大,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。尽管无极县隶属于省会石家庄市,却鲜有人了解其历史,更别说知道它那段悲惨的来历了。其实,这个地方的背后隐藏着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。
展开剩余83%这段故事与鲁国有关,特别是与鲁隐公紧密相连,它揭示了鲁国鲜为人知的残酷一面。
春秋隐公二年史料记载:“无骇帅师入极”,意思是鲁国官员展无骇率军攻入极国。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前721年夏末秋初,虽然具体日期尚不明确。
展无骇是公子展的孙子,公子展是鲁孝公的儿子,而鲁孝公是鲁惠公的父亲,因此公子展与鲁惠公为兄弟。换句话说,展无骇实际上是鲁隐公的侄子。公子展的后代以他的名字“展”作为姓氏,称为展氏,公子展是展氏的始祖。
春秋史书未记载展无骇的姓氏,有人认为这是对他的贬损,因为他执行了春秋时期首次灭国的任务,而灭国被视为极恶之事。由于这是“始灭”,春秋对此尤为厌恶,因此对展无骇终身不写其氏,不登其姓。
而《谷梁传》也明确指出,不记展无骇的姓是贬低他的表现,原因是他灭的是同姓国家。极国与鲁国同为姬姓,因此灭国的行为被认为尤为可恶。此外,《谷梁传》还解释说“入极”类似“入向”,是指极国内部并不接受鲁国的入侵,这一解释虽然有些牵强,但也反映出极国的抵抗心理。
展无骇当时是鲁国的司空,主管土木和水利建设,然而司空也有权率军出征,这显示古代官职职能并非单一固定,文武兼备是当时贵族的常态。春秋之前,文武一体,官员多才多艺。
极国原是鲁国的附属国,地处今日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带。《左传》记载:“司空无骇入极,费庈父胜之。” 意思是无骇率军进入极国后撤退,费庈父趁机灭了极国。费庈父是隐公元年不听命令,在郎地筑城的费邑大夫费伯。郎地与极国毗邻,由此可见鲁国灭极是早有预谋的。《左传·文公十五年》说:“凡胜国曰灭之”,即称灭国为“胜”,此处费庈父“胜之”,即灭极国。
鱼台县的地方志资料记载,隐公二年即公元前721年,鲁国灭极后在当地设立了棠邑。
极国被灭,国君极侯逃往燕国。燕国赐他封地于今河北省无极县境内,因此该地又称“极邑”。但鲁国已决心彻底消灭极国,年内再派展无骇北征,毁灭极邑,并更名为“毋极”,意为彻底灭绝极国,不再容其存续。也有说“无骇”的“无”字通“毋”,所以用“毋极”作地名。
看来鲁极两国间似有深仇大恨,鲁国非得灭绝极国不可!这背后的故事令人琢磨再三,绝非简单的国与国争斗。极侯并非无援,他能迅速投奔燕国,并获封地,显示燕国与极国关系密切。别忘了,燕、鲁、极三国皆为周王室宗族,同属姬姓之国。
“毋极”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唐代武则天时期,公元697年武则天将“毋”改为“无”,即今之“无极”。
有趣的是,这个充满仇恨和惨烈色彩的名字,却长久流传至今,似乎人们早已忘却它的本义,只把它当作地名而已。
关于鲁国灭极国的这段历史,暂且讲到这里,咱们下次再细说!
注: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。
发布于:天津市